15098975615

article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如何正确解读热封试验仪的测试结果

如何正确解读热封试验仪的测试结果

更新时间:2025-10-22点击次数:96
正确解读热封试验仪的测试结果,核心是结合热封工艺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时间)与测试指标(热封强度、密封性、外观),判断热封效果是否满足包装需求,同时定位可能的工艺问题。
 
你关注测试结果的解读,这是将设备数据转化为实际生产指导的关键一步,能直接帮你优化热封工艺。解读需围绕“核心指标分析→结果判定标准→问题溯源”三个维度展开,具体方法如下。
 
一、明确核心测试指标及解读方法
 
热封试验仪的测试结果主要聚焦三个核心指标,不同指标的解读重点不同,需分别分析。
 
1.核心指标1:热封强度(剥离强度)
 
热封强度是衡量热封层结合牢固程度的关键,直接决定包装是否易开裂、泄漏。
 
解读重点:
 
看数值是否达标:对比产品标准或行业要求(如食品包装通常要求热封强度≥20N/m,危险品包装要求更高),数值越高说明热封越牢固。
 
看力值曲线是否平稳:若曲线波动大(出现突然的力值骤降),说明热封层结合不均匀,可能存在局部未封牢的情况;若曲线平滑上升,说明热封效果稳定。
 
常见情况判断:
 
数值低于标准:可能是热封温度过低、压力不足或时间过短,导致热封层未充分熔融结合。
 
数值过高但剥离时基材断裂:可能是热封温度过高,导致基材(如薄膜)被烫坏,反而影响包装整体性能。
 
2.核心指标2:密封性(泄漏测试结果)
 
密封性测试(如负压法、正压法)用于判断热封边是否存在微小缝隙,避免内容物泄漏或外界杂质侵入。
 
解读重点:
 
直接判定“合格/不合格”:若测试过程中压力保持稳定(无下降或上升),说明无泄漏,密封性合格;若压力出现波动(如负压测试时压力回升),说明存在泄漏,需定位漏点。
 
结合漏点位置分析:若漏点集中在热封边的某一区域(如边缘、角落),可能是热封模具压力不均或热封位置偏移;若漏点随机分布,可能是热封层有杂质或基材本身有缺陷。
 
3.核心指标3:热封外观
 
外观是直观判断热封质量的基础,需配合仪器测试结果综合评估。
 
解读重点:观察热封边是否存在以下问题,这些问题可能间接影响强度和密封性:
 
过封:热封边出现焦糊、气泡、褶皱,可能是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,导致热封层降解。
 
欠封:热封边无光泽、边缘不平整,可能是温度过低或压力不足,导致热封层未完全融合。
 
溢胶:热封层材料溢出热封边,若少量不影响外观和强度则可接受,过量可能导致密封不良或污染内容物。
 
二、建立结果判定的“标准对照体系”
 
解读结果不能孤立看数据,需结合具体的包装需求和标准,建立明确的判定依据。
 
对照产品标准:不同行业有明确的热封性能标准(如食品行业参考GB/T10004-2020,药品行业参考YBB00122003),需先确认测试指标是否符合对应标准的限值要求。
 
对照实际使用场景:
 
若包装需承受运输颠簸(如快递包装),热封强度需预留一定余量(如标准要求20N/m,实际需达到25N/m以上)。
 
若包装内容物为液体或易吸潮物品(如饮料、奶粉),密封性需达到“零泄漏”,即使微小漏点也判定为不合格。
 
对照工艺参数记录:将测试结果与对应的热封工艺参数(温度T、压力P、时间t)关联,例如“相同压力和时间下,温度180℃时热封强度28N/m,170℃时仅15N/m”,可快速确定合宜的温度范围。

服务热线
15098975615

扫码加微信